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行业热点

近日,多地连发高温红色预警,个别地区最高气温将超过40℃,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容易引发中暑,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其中,热射病引发广大网友关注。那么,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有何后果? 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 中暑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的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一般来势凶猛,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就热射病来说,高温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身体温度温迅速升高,身体无法调节自身的体温时,就会发生热射病。在10~15分钟内,体温可达到40摄氏度以上。如果不接受紧急救护,热射病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紧急应对做好这四步 热射病的表现多样,可能包括头晕、搏动性头疼、恶心、极高的体温(口腔体温大于39.5摄氏度)、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怕冷、快速沉重的脉搏、意识模糊、口齿不清、不省人事等。 如果看到以上任何迹象,说明此时的情况很有可能足以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在试图给病人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首先,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 其次,不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病人降温。比如:将病人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病人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病人身上;用凉水擦拭病人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天气干燥时,将病人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第三,监测病人的体温,坚持努力帮助病人降温直到体温降到38摄氏度。 第四,如果急救人员未能及时赶到,请继续拨打120、110等寻求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给病人喝水。有时,病人的肌肉会因热射病发生不自主的抽搐。发生这种情况时,要阻止病人伤害到自己。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喂液体给他/她补充水分。如果发生呕吐,请翻转病人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另外还需提醒,以上自救措施并不能真正替代医疗救治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自我识别身体的预警信号并及时做出反应,防止中暑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但还是要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抵御中暑最好的措施就是预防——保持凉爽。炎热的天气里,在饮水、行为活动、及服装方面做些简单的改变,就可以很好地预防中暑,保持健康。...

作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法律,中医药法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这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今年7月1日,我国中医药法实施5周年。中医药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关意见的出台也是对中医药法的落实。从更大视野来看,在为经典名方的审批“松绑”、放宽中医诊所的准入门槛、打通民间中医依法转正的路径、强化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法律,中医药法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中医药法旨在破除多年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障碍,形成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管理体系。过去一段时间,中医药管理体系面临“头重脚轻”的问题,尤其是基层组织欠缺,严重影响了中医药政策自上而下的落实。中医药法明确:“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加速推进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1个省份设立行政级别为副厅级的中医药管理局,15个省份在卫生健康委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的牌子。健全中医药管理机构,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管理体系支撑。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中医药法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体现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法律。法律实施5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管理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维护和促进了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除继续加大中医药法贯彻实施力度之外,还亟待全力抓好配套制度的制定落实,加快推进各地中医药条例的制修订进程,并做好相关规章制度的“立、改、废、释”,逐步构建中医药的法规体系,推动中医药治理体系现代化。厚植行业发展的制度沃土,有利于激扬守正创新的磅礴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等中药抗疫“三方”获批上市,体现了中药新药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成为落实中医药法的生动实践。在法治轨道上,以中医药法实施5周年为契机,积极运用法治力量促进和保障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既打开大门、又守牢底线,既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谋发展、又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就能扩大优质中医药服务供给,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切实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补齐短板,必能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