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养生常识

在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养生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然而,网络上流传着众多看似合理的养生方法,实则暗藏陷阱,若盲目跟从,不仅无法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些“伪养生”做法的真面目。 晨起饮品误区 蜂蜜水防治便秘?未必! 蜂蜜中超过70%的成分是糖。晨起后直接饮用蜂蜜水,会使人体血糖浓度迅速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果糖不耐受的人喝蜂蜜水后可能会因轻微腹泻而促进排便,但这类人只是少数。对大多数人来说,喝蜂蜜水不仅无法防治便秘,还会增加“添加糖”的摄入,增加长胖的风险。 淡盐水排毒?不可取! 人体正常的代谢废物,也就是所谓的“毒素”,会通过尿液、粪便和汗液自然排出体外,日常的饮食和饮水过程就能满足这一需求,无需额外喝淡盐水。晨起喝淡盐水,容易导致一天内盐的总摄入量超标,进而增加患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实际上,晨起第一杯水的最佳选择是白开水,水温以20℃ - 40℃为宜,因为过烫的水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饮食养胃误区 白粥养胃?营养单一有风险! 白米粥因其容易消化且口感热乎,深受很多人喜爱,被视为养胃佳品。然而,白粥的营养价值相对单一,与粗细搭配的主食相比,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含量明显不足。对于肠胃不好的人群来说,本身食物摄入量就相对较少,如果长期只喝白粥,可能会加剧营养不良的风险,同时还会导致血糖反应升高。如果喜欢喝粥,不妨进行粗细搭配,加入一些杂粮杂豆,如小米、荞麦、燕麦米、白扁豆、鹰嘴豆、红豆、绿豆等,这样既有利于平稳血糖,又能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 补钙误区 骨头汤补钙?效果微乎其微! 传统观念认为骨头汤是补钙的佳品,毕竟骨头和骨油富含钙质。但实际上,骨头中的钙质难以溶解,人体吸收更是困难重重。据检测,1公斤排骨熬成的骨头汤中,钙含量仅有15毫克,还不及骨头中钙含量的万分之一。而骨髓和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过多摄取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补充胶原蛋白误区 吃猪蹄补胶原蛋白?效果有限且不健康! 猪蹄确实富含胶原蛋白,但吃进肚子里的胶原蛋白并不会直接补充到脸上。胶原蛋白的利用率远低于肉蛋奶豆中的优质蛋白,若想为胶原蛋白合成提供原料,不如选择吃肉蛋奶豆。而且,猪蹄中的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不利,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缓解痛经误区 喝糖水缓解痛经?心理和温度在“作祟”! “痛经喝红糖水”是许多女性的习惯。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含糖总量高达96.6%,还含有少量的果糖和葡萄糖。经期喝红糖水可以补充能量,但从营养学角度看,红糖并不含有对缓解痛经有效的特殊成分。部分女性喝完红糖水后感觉疼痛有所缓解,这可能是心理作用,也可能与温度有关,其效果与喝热水、热茶或使用暖宝宝敷在腹部类似。对于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红糖水更是毫无作用,应及时就医。 补维生素C误区 喝果汁补维生素C?营养流失且升糖快! 水果榨汁后,营养成分会有所损失,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会降低。而且,水果酸性越强,维生素C损失率越小。如果榨汁后丢掉渣子,膳食纤维也会进一步损失。最关键的是,水果榨汁后对血糖影响很大。新鲜水果中的糖是“内源性糖”,存在于细胞内;榨汁后细胞壁被破坏,糖分变成游离糖,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喝果汁不能等同于吃水果。 烹饪误区 油冒烟再炒菜?产生有害物质! 油冒烟时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致癌物,正确的做法是热锅凉油放入葱花,在葱花冒泡但不焦之前就下菜。同时,炒菜时一定要打开油烟机,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趁热吃?伤害食管又升糖! 口腔和食道能承受的适宜温度一般在10 - 40摄氏度,50度以上就可能产生热伤害,而65度以上的热饮是明确的致癌物。减少“趁热吃”的习惯,可以避免过烫的食物刺激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降低食管癌风险。此外,食物温度会影响淀粉糊化程度,进而影响升糖指数。趁热吃时,淀粉糊化程度高,易消化吸收,“血糖生成指数”(GI)会升高。 饭菜放凉再放冰箱?易滋生细菌! 很多人认为饭菜放凉再放冰箱可以省电,但食物在室温下放凉的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吃之前没有彻底加热,就很容易食物中毒。保险的做法是将热的饭菜放进消毒过的保鲜盒,盖上盖子直接放入冰箱。 除了以上这些,生活中还有许多“伪养生”做法。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揭开它们的真面目,守护健康生活。...

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理论的具体实践,强调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作的虚寒性疾病。三伏天作为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段,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除了广为人知的三伏贴,食疗也是简便易行的调理方式。以下9个食疗方,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实践,助您“吃”走体内寒气。 一、呼吸系统调理: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白胡椒公鸡汤 取公鸡1只洗净切块,加入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葱姜炖煮至熟烂,空腹食用。此方温阳散寒,适用于畏寒怕冷、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及冬季哮喘加重者。公鸡性温,搭配白胡椒等辛温药材,可增强肺部阳气,抵御寒邪入侵。 梨子川贝汤 雪梨1只去皮切片,加入川贝母12克(打碎)、冰糖30克,炖汤服用。此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川贝母清热化痰,雪梨润肺生津,二者结合可缓解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 黄芪乌骨鸡汤 黄芪30克与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分3次食用,连服1月。此方益气养肺、固表防感冒,适合体质虚弱、易出汗、反复呼吸道感染者。黄芪补气升阳,乌骨鸡滋阴补血,二者协同增强免疫力。 二、消化系统调理:健脾暖胃,温中止泻 二姜猪肚汤 猪肚1副用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加入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加葱姜炖煮,空腹食用。此方治疗胃寒腹冷、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干姜温中散寒,猪肚健脾益胃,适合长期胃痛、腹泻者。 姜丝炒鸡蛋 花生油烧热后先加姜丝,再打入鸡蛋1~2个炒至鲜嫩,每日晨起食用。此方适用于慢性咳喘、慢性腹泻患者。姜丝辛温发散,鸡蛋补益气血,二者结合可温中止泻、缓解咳嗽。 黄豆花椒汤 黄豆30克、花椒5克加水500毫升,小火煮至豆熟烂,调味后连汤带豆食用。此方健脾宽中、和胃止呕、散寒止痛,适合胃寒腹痛、呕吐泄泻者。花椒温中止痛,黄豆健脾益气,二者协同调理脾胃功能。 三、骨关节调理:补肾壮骨,祛风散寒 板栗羊脊骨汤 板栗12枚、羊脊骨1根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炖煮2小时,空腹食用。此方治疗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羊脊骨补肾壮骨,肉苁蓉温阳益精,适合久治不愈的妇科问题或老年骨关节疾病。 鲜鲫鱼砂仁汤 鲜鲫鱼1尾去鳃鳞内脏,生姜20克切片,与砂仁、胡椒粉同纳鱼腹中,中火煨熟后调味食用。此方适用于脾虚型、胃寒型胃痛。鲫鱼健脾利湿,砂仁温中止呕,二者结合可缓解胃脘冷痛、恶心呕吐。 四、全身调理:温阳通络,增强体质 干姜红茶 取干姜煮水,用此水冲泡红茶饮用。此方为通用代茶饮,无需特定病症,每日饮用可通阳益气,帮助冬季少受风寒。干姜温中散寒,红茶暖胃生津,适合体质虚寒、易手脚冰凉者。 冬病夏治食疗注意事项 辨证施食:食疗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例如,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口干、咽痛、五心烦热)不宜食用过多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生姜;而阳虚体质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可适当增加温补食材。 忌食寒凉:三伏天虽炎热,但切忌贪凉饮冷。雪糕、冰水、冰西瓜等寒凉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治疗效果。体质虚寒者夏季可适量饮用羊肉汤,以汤水为主,避免烧烤等燥热吃法。 坚持调理:冬病夏治需长期坚持,食疗方建议连续食用1个月以上,并结合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2岁以下儿童及皮肤过敏者需谨慎选择食疗方,必要时咨询专业中医师。 ...

在传统养生观念里,人们常认为冬季是养阳的关键时期,毕竟冬季寒冷,人体阳气易受损。然而,夏日养阳同样不容忽视,“夏日养阳,避寒就温”这一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智慧,是顺应自然规律、维护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法则。 夏日养阳的理论依据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阳气与自然界阳气相互呼应。夏季,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此时人体阳气也相对活跃,向外发散。但夏季人们往往贪凉,过度使用空调、大量食用冷饮等,这些行为容易使寒邪侵袭人体,损伤阳气。而且,夏季人体阳气浮于体表,体内阳气相对不足,若不注意养护,阳气受损,到秋冬季节就容易出现各种疾病。所以,夏日养阳是为了顺应自然阳气的生长变化,补充和巩固体内阳气,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基础。 夏日伤阳的常见行为 过度贪凉 空调的普及让人们能在炎炎夏日享受清凉,但过度依赖空调会带来健康隐患。长时间待在低温的空调房里,人体毛孔闭合,汗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内热气难以散发,而外界的寒气却容易侵入人体,损伤阳气。尤其是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低温空调房,这种冷热交替对阳气的冲击更大。此外,大量食用冷饮、冰淇淋等寒性食物也是夏日伤阳的常见行为。这些寒性食物进入人体后,需要消耗大量的阳气来温化,长期如此,必然导致阳气受损。 睡眠不足 夏季昼长夜短,人们的作息时间也容易受到影响。很多人喜欢熬夜,或是在夜晚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导致睡眠不足。中医认为,夜晚是阳气收敛、阴气生发的时候,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阳气的潜藏和恢复。如果长期熬夜,阳气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补充,就会逐渐亏虚。而且,睡眠不足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运动不当 夏季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但运动不当也会损伤阳气。一些人喜欢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导致身体脱水、阳气随汗液外泄过多。另外,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或进入空调房,也会使寒邪乘虚而入,损伤阳气。 夏日养阳的方法 饮食调养 夏日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具有温阳作用的食物。例如,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的功效,夏季可以适量食用姜汤、姜茶等。红枣也是养阳的佳品,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此外,羊肉在夏季适量食用也有助于温阳,但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过于油腻。同时,要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西瓜、苦瓜、螃蟹等,尤其是体质虚寒的人更应谨慎食用。 合理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夏日养阳至关重要。应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气的消长变化。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以保证肝脏等器官能够正常地进行排毒和修复。中午可以适当午休,午休时间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既能缓解疲劳,又能补充阳气。 适度运动 选择适合夏季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不会导致过度出汗,又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避免身体脱水。运动后不要立即冲冷水澡,应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等身体恢复平静后再用温水洗澡。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阳方法。可以按摩一些具有温阳作用的穴位,如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等。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能益气助阳、调经固经;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每天按摩这些穴位各3 - 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长期坚持可以起到养阳的作用。 “夏日养阳,避寒就温”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在夏季,我们要认识到养阳的重要性,避免伤阳的行为,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运动和穴位按摩等方法来养护阳气。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让我们在炎炎夏日也能拥有健康活力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