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04 哪些所谓的“健康食品”并不健康?盘点常见饮食误区
“吃对养身,吃错伤身”,生活中不少看似健康的食物,实则暗藏营养缺陷或热量隐患。哪些 “健康食品” 名不副实?该如何避开这些饮食误区?相关专家为大家逐一拆解。 一、9 个饮食误区:这些 “健康食物”,营养其实很有限 误区 1:米粥、米汤、米油能养胃滋补? 很多人觉得米粥软烂好消化,是养胃滋补的佳品,但王志翊指出:这类食物主要成分是水和碳水,营养单一,并无特殊 “滋补成分”。米粥熬煮时淀粉糊化,虽易被肠道吸收,却会导致餐后血糖骤升,糖尿病患者需警惕;同时缺乏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关键维生素,饱腹感差还容易吃过量。 所谓 “养胃”,仅因软烂质地能暂时减少肠胃物理消化负担,并非真能修复胃黏膜 —— 若生病后只吃这些,反而会因营养不足削弱胃黏膜的修复能力。 误区 2:肉汤、骨头汤比肉更有营养? “喝汤补营养” 是常见认知,但王志翊解释:肉汤、骨头汤、鸡汤里绝大部分是水,溶解的主要是脂肪、嘌呤和盐分,蛋白质、铁、锌等核心营养仍留在肉和菜里。这类汤属于高脂、高嘌呤饮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还可能诱发痛风(对高尿酸人群尤其不友好)。 喝汤弃肉是 “本末倒置”,想补充营养,吃汤里的肉和菜比喝汤更有用。 误区 3:鲜榨果蔬汁能补 VC 还健康? 鲜榨果蔬汁虽保留部分 VC 和钾,但压榨过程会破坏植物细胞壁,导致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流失;更关键的是,水果中的糖会被浓缩成 “游离糖”,被人体快速吸收,容易引发血糖剧烈波动,糖尿病患者需谨慎。 不仅营养打折扣,还会让人不知不觉摄入过多糖分,增加肥胖风险。想获取果蔬营养,直接吃完整的新鲜果蔬才是正确选择。 误区 4:蜂蜜能治便秘还养颜? 蜂蜜本质是高浓度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超 80%。虽有部分人吃蜂蜜能通便(因果糖不耐受产生渗透性作用),但并非对所有人有效,更不是治便秘的 “良方”。 至于 “养颜”,蜂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极少,高糖反而会增加肥胖风险,还可能破坏皮肤胶原蛋白,加速皮肤糖化老化,毫无科学依据。 误区 5:红糖水能补铁补血? 红糖的 “红色” 来自加工时保留的甘蔗天然色素(如焦糖色素),并非铁元素。每 100 克红糖仅含 2 毫克铁,且是吸收利用率差的 “非血红素铁”,靠喝红糖水补铁效果微乎其微,还会因摄入过量糖分导致肥胖、血糖升高。 真正补铁补血,应选红肉、动物肝脏、动物血等富含 “血红素铁” 的食物,吸收效果远优于红糖。 误区 6:土榨油纯天然更健康? “土榨油” 看似天然,却因工艺简陋缺乏精炼工序,隐藏巨大安全风险:可能残留杂质、水分,容易酸败变质;若原料(如花生、玉米)储存不当发霉,还会产生致癌物黄曲霉素(土法无法去除);且烟点低,烹饪时易产生有害烟雾。 相比之下,正规精炼油经过多道安全处理,安全性远高于土榨油。 误区 7:“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 “猪油养人” 是物资匮乏年代的旧观念 —— 当时人们缺能量、缺脂肪,猪油能快速补能。但现在人普遍热量过剩,猪油富含饱和脂肪酸,过量吃会升高 “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从营养角度,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山茶油)比猪油更适合作为日常烹调用油。 误区 8:多吃黑芝麻能长头发? 黑芝麻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 E,适量吃对头发健康有一定益处(如提供营养、抗氧化),但想靠它生发或治脱发并不科学。 脱发原因复杂(遗传、激素、压力、营养不均等),并非单一食物能解决;过量吃黑芝麻还会因油脂含量高,导致消化不良或热量超标。改善头发问题,需均衡饮食 + 专业诊断,别盲目依赖 “生发食物”。 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