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中医 Tag

近年来,哮病(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出现明显增高趋势,肺癌发病的年递增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病率居高不下,肺结核目前在我国仍属于高发传染病。肺系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许多疾病起病隐匿,肺功能逐渐损害,致残率也高。大量文献资料充分说明,中医对肺系疾病的生理病理具有系统的认识和较完备的理论,对肺系疾病的防治具有丰富经验与良好效果。肺系病,中医药治疗有哪些特色? 中医学认为,肺是唯一直接与外界相通的脏器,故易被外邪侵害;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之病变,常可通过气血影响于肺;加之肺叶娇嫩,不耐寒热,因此肺是一个最易受内外之邪影响的器官,所以肺系病发病率较高。治疗肺系病,重在疏散外邪。在肺系病致病过程中,古人讲“六气(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皆令人咳”,临床最为常见的当属风、寒之邪,但“六淫邪气”皆伤人,往往袭肺而发病。薛汉荣还重视肺鼻咽同治。鼻为肺之窍,咽喉为肺之门户,亦为肺气之通道,肺与鼻、咽喉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鼻痒喷嚏、咽痒即咳,“风”气盛,气道挛急咳嗽不止者,常合用祛风抗敏药物,以缓解气道痉挛,使肺、鼻、咽通利,疾病就好转起来。 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薛汉荣形成了自己的三个特色。第一,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在辨证基础上内服中药方剂,同时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和穴位注射治疗,激发阳气,畅通经络气血,增强人体扶正驱邪能力。第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同疾病有特殊的发病规律和治疗,“从临床经验看,如哮喘病稳定期重视益气温阳、顾护卫气,慢阻肺稳定期要重视补益元气”。第三,针对不同病种有自己的独到体会。如支气管扩张,他提倡“肺脾气虚为支气管扩张发病之本”“健脾益肺贯穿支气管扩张治疗始终”等学术观点,得到广泛认可。 目前,很多人都比较关注体检中发现的肺结节。薛汉荣表示,西医对肺结节处理基本策略是定期随访观察、肺穿刺活检及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诊断是确诊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而有创检查或手术切除可能会造成气胸、出血等风险,加之很多患者不愿因为肺结节做有创检查及手术。 中医从产生疾病的根源出发,注重辨证治疗肺结节。《黄帝内经》中记载“阳化气,阴成形”。明代医家张景岳“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的特点是主动,阳有气化功能,能保障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阳性热,故可化阴为气;阴的特点是主静,阴性凝敛,故可凝聚而成形。比如,锅中烧水,由于锅底火热阳气旺盛,可以使属阴之水蒸腾成气,这就是阳可化阴为气;水蒸气遇到相对寒冷的锅盖,会凝而成形为水珠,这就是从“无形的气”到“有形的水珠”,就是阴成形。 现代人工作节奏快,缺乏运动,正气亏虚,阳气不足,表现为阴盛阳衰之势,在肺脏表现为化气无力,无力布散津液,阴津聚而成形。此外,情志因素也很重要。患者发现肺结节后,大多数会焦虑烦躁,长期情绪改变会使肝失条达,木郁克土,影响中焦脾土运化水湿,则聚湿生痰,同时肝失疏泄会引起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交结,又影响血液运行,壅结于肺而形成结节。治疗肺结节,提倡从温阳理气、祛痰化瘀着手,用阳和汤、柴胡温胆汤、桂枝茯苓丸化裁,疗效可观。 结合肺的生理功能,专家给大家分享了几点养肺方法: 戒烟。肺主一身之气,清气和浊气在肺部进行交换,吸入高质量的空气对养肺非常有帮助。同时要避免吸入二手烟,呼吸新鲜空气。 吃养肺食物。合理饮食也可达到补脾养肺的作用,如薏米、茯苓、百合、核桃、葛根等食物。 秋冬注意补水。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冬季要及时补充水分。 学点功法。肺病患者多肺、脾、肾虚损,可练习呼吸操、八段锦等,学会呼吸吐纳。...

在我国,内分泌代谢疾病患病率很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肥胖症、甲亢、甲减、血脂异常等疾病给国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导致其他严重疾病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重要防线。中医药在调理内分泌方面有一定优势.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主任医师李秋艳为我们详细讲解。 气血津液紊乱是病因 人体内分泌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调节控制系统,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性腺与胰腺等器官,负责维持人体各种激素平衡,保证健康。内分泌失调多为激素失调,人体内的器官均会分泌出相关激素,这些能够分泌出激素的器官统称为内分泌系统,如肝脏、胃肠道、皮肤、肌肉等。正常状态下,人体内的激素保持稳态,如果内分泌系统紊乱失调,某类激素就会增加或减少,身体跟着罹患疾病。 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归属中医学“消渴”“瘿病”“汗证”“痹病”“虚劳”等范畴,认为内分泌代谢疾病常由脏腑气化功能失司所致,影响气血津液运行,继而产生诸多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气运行不息,推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人体生命活动;气的运动停止,意味着生命终止。与此同时,“气为血之帅”,保证血液顺利流通,津液在气的作用下分清浊,清者附气上输,浊者随气降泻。气的功能失常,脏腑气化不利,气血津液化生及输布受阻,则会引起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此外,五脏六腑通过气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在人体内正常运化、吸收并转化,因此脏腑的气化是人体内环境中物质与能量之间转化过程的关键因素。 “不难看出,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是内分泌代谢病的重要病因”,李秋艳说,相关病位与肺、脾、肾三脏有关。1.肺主气,司呼吸,输布水谷精微,乃生气之源,是气化的物质基础,调畅全身气机。2.脾主运化,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承担着人体内水谷精微与精、气、血、津液的相互转化及能量输送作用;此外,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脏腑气化的物质基础与条件。3.肾主纳气,清气潜纳于肾,肾主水,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肾气的升降决定了气化的一系列活动。 三个处方调内分泌 “日常生活中,无论外邪或内伤,都会影响机体内气的运行,造成气化失司、气机紊乱,从而出现诸多不适症状。”李秋艳表示,临床问诊中发现,很多患者生活质量非常糟糕,酗酒、抽烟、熬夜屡见不鲜,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失调。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关键是先管好自己,需从三个处方着手。 饮食处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痛风、骨质疏松症以及营养性疾病大多与饮食有关。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量的基础上,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以糖尿病为例,该病的饮食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控制总能量摄入,二是合理膳食。前者通过限制患者每日从食物中所摄入的总能量控制体重,后者应合理选择食物,按照一定比例摄入各类物质,具体包括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及维生素,控制脂肪摄入量,合理选择碳水化合物,限制饮酒、钠的摄入,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根据个人情况,每日安排3~5餐,定时、定量进食)。 运动处方。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健康与体力状况,制订定量化的周期性运动。以糖尿病患者为例,该类人群可选择的运动类型多为慢跑、快步走、广场舞等有氧运动,运动20~30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1小时,可安排在三餐后各运动20分钟,也可一餐后连续活动3次(间隔10~15分钟)。由于空腹后运动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建议糖尿病人群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 治疗处方。相关疾病患者西医治疗后,病情虽平稳可控,但存在倦怠乏力、口干口苦等症状。选择中医药治疗,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不良反应。西药治疗效果不错,同时会加重肝肾负担,有一定毒副作用。加用中药治疗,可降低西药使用量。目前,西医尚无有效防治措施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如果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防治并发症发生与发展。我国历代医家在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常用经典方剂有五苓散、生脉散、六味地黄丸等。 常见内分泌疾病的中医方 糖尿病。糖尿病的中医病名为“消渴”,基本病机是阴津亏耗、燥热偏盛,病因包括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与劳逸失度,中医治法的核心为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对于“上消”肺热津伤证,常使用消渴方加减治疗,“中消”胃热炽盛与气阴两虚证分别以玉女煎、生脉散加减为方,“下消”肾阴不足及阴阳两虚则常分别使用六味地黄丸、金贵肾气丸加减化裁治疗。 甲亢。甲亢(典型表现是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体重减少、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的发病与饮食水土失宜、情志失调、感受外邪、劳逸失度等因素相关,其病机为“肝郁化火生痰,日久损及脾肾”,气滞、痰凝、血瘀结于颈前导致发病,治疗应理气化痰、消瘿散结。对于肝火旺盛、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常见证型,临床常用龙胆泻肝汤、一贯煎、生脉散等加减化裁治疗。 甲减。甲减(典型表现是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全身皮肤干燥粗糙脱屑、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以肾气不足、命门火衰、三焦气化不利为发病基础,中医治疗重视温补肾气、培补阴阳、疏利三焦气机。对于脾肾阳虚、肝气不舒、痰郁阻滞等常见证候,分别需要以二仙汤、逍遥散、半夏厚朴汤等方剂加减化裁治疗。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主要由于饮食失节、好静少动、七情内伤及年老体衰所致。痰浊使脉络壅塞不通而发生血瘀,痰瘀互结则往往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对于痰浊内阻、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常见证候,分别需要以二陈汤、血府逐瘀汤、附子理中汤、杞菊地黄丸等方剂加减化裁治疗。 肥胖症。肥胖与先天禀赋、饮食失节、缺乏运动等因素相关,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对于脾虚湿盛、痰湿内盛、胃热滞脾等常见证候,分别需要以参苓白术散、导痰汤、保和丸等方剂加减化裁治疗。 患者饮食有侧重 糖尿病患者。阴虚者多吃养阴类食物,如百合、麦冬、沙参等;虚寒者常吃肉桂、生姜、羊肉等;热盛者常吃荷叶、苦瓜、蒲公英、苦杏仁等;肾虚者常吃山药、核桃仁、黄精等;伴有大便干燥者常吃火麻仁、黑芝麻、桑葚等。 甲亢患者。甲亢患者适合经常食用有补肾滋阴散结作用的食物,比如甲鱼。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可食用阿胶、龙眼肉补血养血,平时也可用沙参、麦冬、玉竹、梨子等养阴之品煲汤, 使用菊花、莲子心等清热之品代茶饮。此外,甲亢患者预防低钾引起的周期性麻痹,可选择具有温补功效的中药煲汤饮用,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黄芪、党参、太子参等。 甲减患者。甲减患者要经常食用薏米、赤小豆等具有健脾利水消肿作用的食物;适当进食富含硒的食物,如大豆、蘑菇、西红柿、芦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