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益生菌 Tag

长途旅行、临时出国时,腹泻腹胀、精神萎靡等 “水土不服” 常如影随形,这背后都是肠道菌群在 “闹情绪”。近期发表在美国《细胞》杂志的一项覆盖全球 42 个国家、3.2 万份肠道样本的研究发现,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竟与生活的地理位置深度绑定,仿佛携带了独特的 “地理护照”,影响着免疫力调节、能量代谢等重要生理功能。 肠道里有不少 “本地人” 新研究发现,个体的肠道菌群并非随意生成的,“地理印记” 比想象中更鲜明:就像方言的多样性,即便在同一国家,住在不同地区人群的肠道菌群 “组合” 也有显著区别。比如仅仅 “真杆菌” 一种,就能分出 583 个不同族群;像大肠杆菌这类 “社交达人”,更是广泛存在于全球人群的肠道中。 “饮食是塑造肠道菌群的关键。”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伟庆表示,在爱吃腌菜、咸鱼等腌制食品的高盐饮食地区,当地人肠道菌群中的 “耐盐” 菌比例高;在四川、湖南等爱吃辣的地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特定 “有益菌” 数量更多,可帮助分解辣椒素,让当地人吃辣更 “得心应手”。 2024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调研进一步证实了肠道菌群的 “家乡印记”。北方以面粉(馒头、面条等)为主食的居民肠道内,擅长消化淀粉的菌种(如双歧杆菌)活性更强;南方气候湿热,饮食中蔬果比重更高,相应地,居民的肠道菌群富含擅长分解膳食纤维的菌种,比如布劳特氏菌;沿海居民长期食用海鲜,肠道内富含能代谢海藻多糖的特定菌群;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居民,肠道内厚壁菌门细菌比例较高,有助高效利用能量、囤积脂肪,抵御严寒。 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通常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当生活发生突变时,比如饮食结构改变、环境变化,或熬夜引发作息紊乱,肠道菌群往往最先受到冲击,出现失调。这就是为何江浙人去川渝地区后,初期吃辣会腹泻,但 3~7 天内会逐步适应。 可以说,肠道菌群的 “水土不服” 就像 “外乡人” 不适应当地文化,但生活久了,它们会逐渐变成 “本地菌”,不建议过多人为干预。 研究找到了三大菌群 在人的一生中,肠道菌群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年龄呈现规律的 “生命周期”,新研究中找出了不同生命阶段对应的三大菌群。 长双歧杆菌先多后少。在婴幼儿(特别是 2 岁以下)的肠道内,长双歧杆菌占比可达 60%~70%。这是有益菌 “双歧杆菌” 家族的一员,会在婴儿出生后迅速占领肠道,成为消化 “主力军”,且数量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母乳中的特殊糖分(寡糖) 是其主要 “食物”。刘星吟指出,随着饮食由母乳转向混合膳食,长双歧杆菌的数量会自然降低,在成年期相对稳定,如果成年人肠道内含大量长双歧杆菌,反而易出现腹胀等不适。 瘤胃球菌与长寿相关。到了老年期,在衰老、慢病等因素的影响下,肠道菌群开始 “洗牌”,体弱老年人易出现菌群失衡。长寿老人,尤其是百岁老人肠道里,瘤胃球菌数量相对更高。该菌可分解纤维、碳水化合物,与肝脏健康密切相关,可将胆汁酸转化为特殊形式,或有助降血脂、增强肠道屏障,从而维持代谢系统 “年轻态”。我国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延长空腹时间(连续禁食 14 小时)可增加瘤胃球菌的丰度。陈伟庆提醒,瘤胃球菌就像是...

最近几年,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琳琅满目,他们还都有着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健康作用。我们知道益生菌能平衡肠胃菌群,增加肠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对身体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改善便秘和腹泻、提高免疫力、预防肠内感染、抵抗身体炎症、促进肌体代谢,促进消化吸收等。 益生菌具备的作用根本上都来自于其平衡肠道菌群的结果。由于益生菌的多种功效,市面上就有了五花八门的益生菌产品,很多人经常会疑惑:这么多的益生菌产品,到底应该挑哪个呢?今天我们聊聊益生菌。 益生菌是什么? 必须有活菌且数量足够 益生菌是指摄入足够数量,对宿主健康能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这里面两个关键词需要大家注意: 第一,活的。也就是说,益生菌必须有活菌。如果是灭活、死菌型的,就不是益生菌。 第二,足够数量。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活菌且对人体有益,才是益生菌。 常见的益生菌产品有三种 其中两种不是药品而是食品 现在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种:益生菌类药品 目前国内临床上用的益生菌制剂药物有30多个,通常在医院和药店销售,如果生病了需要买,请大家一定要遵医嘱。 第二种:益生菌类保健食品 它是经过注册和备案的,最直观的就是它的包装上都有一个保健食品标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蓝帽子。益生菌类保健食品通常的功能是调节肠道菌群。 如果大家要买益生菌类保健食品,那就一定要注意检查它有没有这个蓝帽子,千万不要把普通食品误认成保健食品了。 第三种:含有益生菌的普通食品 比如酸奶、奶酪等。这些食品在生活中很常见,大家可能也经常吃。含有益生菌的普通食品是不能声称功能性的。 需要提醒大家,益生菌保健食品和含有益生菌的普通食品,都不能宣称有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作用,他们只是食品,不是药品。 购买益生菌产品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优先选择有活菌的产品 益生菌就是指足够活的、对健康有益的菌。虽然死菌的代谢产物和细胞成分,比如多糖、短链脂肪酸等物质,对健康也有一定益处,但大多数研究表明,活菌的效果还是比死菌好一些。所以,在购买时,如果发现包装标注了“杀菌型”“经过灭活处理”等字样,就说明里面没有活菌。 第二,要注意看菌株编号和数量 益生菌的种类很多,不同菌株,作用也不同。购买这个益生菌产品的时候,要看一下上面有没有列出菌种,菌种的名字后面有没有菌株编号。菌株编号通常是“中文名字+英文+数字”的编码组成。比如常见的动物双歧杆菌BB12、乳双歧杆菌HN019,乳双歧杆菌Bi-07等,同时看它的数量是多少。如果没有这个菌株编号,数量低于10×6,说明它的产品不规范,数量不够。以次充好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三,不要过度依赖益生菌的作用 目前,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种影响,比如在调节免疫、预防和降低儿童腹泻风险、改善便秘、减轻肠炎症状等方面,都有一些研究结果。但是,很多研究都还处于细胞和动物实验阶段,证据并不充分。 所以,大家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益生菌产品并不能包治百病。千万不要过度迷信它的效果,别把它当做灵丹妙药。如果真的生病了,要及时就医,并且遵医嘱进行治疗,不要因为迷信益生菌而耽误了病情。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

随着食品加入益生菌及其广告的宣传,“益生菌”一词被大众所熟知。经常有宝妈问:小孩体质不好,经常感冒,能不能吃点益生菌?又或者,宝宝不爱吃饭,可不可以吃益生菌帮助消化?似乎吃益生菌对宝宝身体都有好处,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对益生菌究竟知道多少呢? 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是从动物、植物、人体中分离出的正常菌群,经过多道工序后生产出的活菌制剂。通过服用益生菌,进入人体肠道,使肠道菌群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与人类互利共存,从而发挥保健作用。比如,它可以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减少肠道内致病菌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增强肠道的免疫力;还可以预防乳糖不耐受症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通常认为正常人服用益生菌是安全的,但也有报道,一些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服用以后可能导致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风险。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作为药物使用的益生菌(简称“药用益生菌”)主要为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品。常见有单菌种制品,如双歧杆菌(丽珠肠乐)、地衣芽孢杆菌(整肠生)、蜡样芽孢杆菌(肠复康、源首)、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米雅、宝乐安、阿泰宁、常立宁)、凝结芽孢杆菌(爽舒宝)、布拉氏酵母菌(亿活)等;有二联菌种制品,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常乐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美常安、妈咪爱)等;有三联菌种制品,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培菲康、贝飞达)、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等;还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思连康、普乐拜尔)等四联菌种制品。 什么时候需要补充益生菌 肠道菌群和人类之间一直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共存关系。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菌群失调时,可能会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在这种情况下,适当补充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需要补充益生菌,因为抗生素除了杀死致病菌外,也会破坏体内的益生菌,进而破坏微生态屏障。 2.腹泻会导致大量益生菌流失,进而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为了维护肠道健康,我们可以补充益生菌,重新建立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 3.随着中老年人肠道功能的逐渐减弱,其中包括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减少。为了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我们可以适当地补充益生菌。 4.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便秘和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了缓解这些身体不适,我们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 使用益生菌有哪些需要注意 1.储存和服用注意事项:药用益生菌有胶囊、片剂、散剂、颗粒等多种剂型,对保存和使用温度有一定要求,通常不应超过25℃,有些需要在冰箱冷藏。益生菌是活菌,服用时应用低于40℃的温水或奶冲服,水温过高会把菌杀死。 2.当益生菌与抗生素同时服用时,应先服抗生素,间隔2~3小时,再服益生菌。布拉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胞杆菌制剂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以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3.当益生菌与抗生素、蒙脱石一起使用时,建议抗生素最先服用,再服用蒙脱石,最后服用益生菌,而且每种药物之间间隔1小时。 4.有些益生菌制品中含有牛奶成分,对于牛奶过敏的小孩可能会发生过敏症状;有些益生菌可能加重某些类型腹泻病人的病情。 健康人群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益生菌,益生菌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肠道内的菌群一直在保持平衡状态,过多的益生菌只会被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如果出现需要使用药用益生菌的疾病,也最好遵医嘱服用。 (来源:福建卫生报 作者:刘长灯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酸奶饮品,包装上往往写着“添加‘益生菌’”。大家都知道益生菌是好东西,那么它到底对我们人体有哪些帮助呢?其实,除我们常说的调理便秘、腹胀及消化不良外,它还对很多疾病有着治疗作用。 不过,究竟什么是益生菌,不同人群该如何选择益生菌,益生菌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使用益生菌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就由药师来为您一一解答。 快看看 你的食物里有益生菌吗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的数量时,它会赋予宿主某种健康益处。”这是在2001年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定义的。 如果你食用的酸奶制品、饮料或药物中含有以下成分,那么你就是在服用益生菌了,如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属、芽孢杆菌、酪酸梭菌以及酵母菌等。以上这些菌属也是我国卫生健康委批准可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 益生菌在人体中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可能通过以下四个途径: 1.拮抗致病菌生长,促进生理活菌生长,如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等; 2.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活菌,抑制致病菌,如屎肠球菌、枯草杆菌、粪链球菌等; 3.形成肠道黏膜生物屏障,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素等; 4.降低肠道pH值,抑制致病菌,如乳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乳酸链球菌等。 如患者使用益生菌联合治疗时,应尽量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益生菌联合。如果重复使用作用机制相似的益生菌,不仅不会增加治疗效果,反而可能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对付这些疾病 需不同益生菌联手 益生菌除可治疗腹泻、便秘、腹胀及消化不良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治疗功能呢?不同人群该选用哪种益生菌呢? 腹泻病 腹泻病是益生菌临床应用最多的疾病。对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肠炎,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则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伪膜性肠炎,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有更可靠的证据支持。 慢性腹泻,在排除特定病因以外,可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性疾病 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鼠李糖乳杆菌不仅可以用于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而且还可以使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检验指标得到改善。 肝硬化 推荐使用含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球菌等制剂作为辅助治疗。以上益生菌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定植,维持肠道正常微生态平衡。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推荐使用地衣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利于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则推荐使用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通过减少肠道氨类和吲哚物质的产生降低血氨和假性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 益生菌可以缓解患者腹胀、胃肠胀气的症状,建议尽量选取乳杆菌、双歧杆菌等人体原籍菌较为安全有效,并且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剂量。 炎症性肠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建议可使用枯草杆菌、屎肠球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这些益生菌作为炎症性肠病的辅助用药还是有一定临床疗效的。 乳糖不耐受 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含有β—半乳糖苷酶,在肠道中能够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减轻或减少乳糖不耐受患者腹泻等症状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同时,补充布拉氏酵母菌可能会提高根除治疗率,降低副作用,减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酪酸梭菌等可能也具有一定疗效。 益生菌 不能与这些药同服 在使用益生菌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1.需使用温水或温牛奶送服,避免水温过高,影响益生菌活性; 2.以下药物应避免与益生菌联合使用,如必须联合使用应至少间隔2小时,包括常用制酸药(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及雷尼替丁等)、抗菌药物(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枸橼酸铋钾、蒙脱石散、医用活性炭等能抑制、吸附、杀灭或减弱益生菌疗效的药物; 3.大部分益生菌制剂及酸奶最佳保存温度为2℃-8℃,且应注意避光; 4.需要特别注意,只有一少部分益生菌制剂可常温保存,包括:益君康(复方嗜酸乳杆菌)、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常乐康(酪酸梭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散)等等,但也应注意避光和避湿。 药师提醒:任何药物的选择都应该个体化,益生菌同样如此,这样才可能使药物治疗的获益达到最大化,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尹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6):6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