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营养治疗 Tag

在全球慢性病发病率持续攀升的当下,高血压、2 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隐形杀手”。传统治疗模式多依赖药物控制症状,却往往忽视了疾病发生的核心诱因 —— 营养失衡。事实上,科学的营养干预并非辅助手段,而是被全球医学指南明确推荐的慢性病一线治疗方案,其在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正得到越来越多临床证据的支撑。 从病理机制来看,营养失衡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 “源头性因素”。以 2 型糖尿病为例,长期高糖、高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腺 β 细胞功能受损,最终引发血糖失控。此时,通过医学营养治疗(MNT)调整宏量营养素比例 —— 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添加糖比例、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能直接作用于胰岛素抵抗环节,帮助患者在减少药物依赖的同时稳定血糖。研究显示,早期 2 型糖尿病患者通过 6 个月的规范营养干预,近 40% 可实现血糖 remission(缓解),这一效果远超单纯依赖药物的短期控制作用。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营养治疗的一线价值同样显著。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明确指出,“以植物为基础的膳食模式” 应作为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首选干预方案。通过限制饱和脂肪(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和反式脂肪(如人造奶油、糕点)摄入,增加 Omega-3 脂肪酸(如深海鱼、亚麻籽)、钾元素(如菠菜、香蕉)的摄入,可降低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改善血脂谱,甚至逆转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数据表明,坚持 DASH 饮食(膳食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患者,收缩压平均可下降 11mmHg,效果等同于单一降压药治疗,且无药物副作用风险。 营养治疗的 “一线性” 还体现在其对慢性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上。慢性肾病患者常因蛋白质代谢异常导致肾功能恶化,而通过 “低蛋白饮食 +α- 酮酸补充” 的营养方案,既能减少肾脏代谢负担,又能避免营养不良,使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时间平均延迟 2-3 年。此外,在肥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治疗中,通过营养干预实现 5%-10% 的体重下降,可使 80% 患者的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明显改善,这一效果是保肝药物无法替代的。 然而,营养作为一线治疗的落地仍面临挑战。一方面,公众对 “营养治病” 的认知不足,更依赖药物治疗;另一方面,临床营养服务体系不完善,多数医院缺乏专业的临床营养师,无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对此,需从三方面推进:一是加强健康宣教,普及慢性病营养防治知识;二是完善医疗体系,将临床营养服务纳入慢性病诊疗常规;三是推动个性化营养方案制定,结合患者年龄、疾病阶段、生活习惯等因素,通过营养评估、干预、监测的闭环管理,实现精准治疗。 总之,营养干预是慢性病防治的 “上游策略”,其在控制疾病进展、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已被科学证实。将营养治疗纳入慢性病一线管理体系,不仅是医学理念的进步,更是实现 “健康中国” 战略的重要举措。唯有重视营养的治疗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慢性病高发的现状,为全民健康筑牢根基。...

《中华糖尿病杂志》近期发布了《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用了十七个章节,从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诊断、分型、预防、教育、管理、用药等多方面,在2021版指南基础上,对老年糖尿病的血糖管理路径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新发布的中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强调了哪些营养治疗要点? 大家都知道,对于所有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营养治疗”都是治疗基础,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全程。这对于实现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目标,维持目标体重,以及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均具有重要作用。 在本次指南的营养治疗部分,除了再次强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的重要性,还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关键点1: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务必个体化 由于老年人已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改变起来较为困难),应当基于老人固有的饮食习惯,结合他们改变饮食结构的意愿强烈程度、健康食物的获取能力等做适当调整。 关键点2:监测碳水化合物的“质”与“量” 以延缓血糖升高、减少血糖波动、改善血脂水平为目标,在老年人能力范围内(比如咀嚼能力、胃排空能力、消化能力等等),在进食碳水化合物的同时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过,指南并没有给出碳水化合物的具体摄入量,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最佳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尚无定论”。同时提到:胃轻瘫和胃肠功能紊乱的老年患者,需避免过量摄入膳食纤维。 关键点3:关注老年患者三餐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蔬菜的进食顺序 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进食时间延后(也就是放在每一餐的后半段吃),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的增加幅度,帮助餐后血糖更平稳。 关键点4: 需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 保证饮食能量摄入充足,以避免肌肉蛋白分解,且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含量较低,需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指南特别建议:以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摄入为主(如乳清蛋白)。另外,长期食物摄入不均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本文我们要讨论的重点就是“关键点4”,是关于蛋白质的。蛋白质对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来说非常重要!接下来就是需要强调的重要核心内容。 不同身体情况的老年人分别需要多少蛋白质? 健康老年人需每日摄入蛋白质 1.0-1.3克/千克; 合并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需每日摄入蛋白质 1.2-1.5克/千克。 合并肌少症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老年人每日至少摄入蛋白质1.5克/千克。 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就属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他们与没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相比,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更高,发生肌少症的风险也增高。因此,尤其需要重视饮食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否达标。除动物蛋白外,也可选择优质的植物蛋白。 在体重达标、能量摄入充足的前提下,一名60千克体重的糖尿病老人需要72-90克蛋白质,一名70千克体重的糖尿病老人需要84-105克蛋白质,以此类推。 蛋白质摄入若都来自肉蛋奶鱼 容易给老年人肾脏增加负担 当我们看到这些克数的时候,一定不要误以为要吃够可以提供这么多克蛋白质的肉蛋奶鱼豆腐!因为:这个克数包括了植物性食物(粮食、蔬菜、水果)所提供的蛋白质!它们至少提供我们全天蛋白质摄入量的1/3以上哦! 如果上述所需蛋白质的克数都来自肉蛋奶鱼豆腐会怎样?——老人的蛋白质摄入量有可能会超标,并给肾脏增加代谢负担(先假设他们能吃进去那么多的动物性食物+豆制品)。 如何学会自己计算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粮谷类:不同品种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比如:燕麦米和标准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小米多一倍以上。如果采购的粮食外包装上有营养成分表,能一目了然每100克这种谷类的蛋白质含量。如果外包装没有,或者买的散装粮食,可以按照每100克平均6克蛋白质的量来计算。因此,如果老人一天吃了200克生重的主食,就获得了12克左右的来自粮食的蛋白质。 奶类:外包装上都有营养成分表,每100克含2.5-4.0克蛋白质不等。如果老人一天奶制品总量350毫升,一般都能获得不少于10克蛋白质(往往比这个量高)。 鸡蛋:一个整鸡蛋大约提供7克左右蛋白质,蛋清、蛋黄各提供3.5克蛋白质。 瘦肉及水产:猪牛羊鸡鸭鱼虾贝蟹的蛋白质含量略有不同,可以粗略按每100克瘦肉部分提供18-20克蛋白质计算。如果老人一天吃了150克瘦肉或水产(生重),约等于30克蛋白质。 豆制品:内酯豆腐和日本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低一些,老豆腐含量高一些,与豆腐的“结实”程度及用料有关。大家可以按平均每100克提供5-6克蛋白质粗略计算。 蔬菜水果:按一天400-500克蔬菜和200-250克水果(都是生重),大致提供总量5-6克蛋白质。 坚果种子类:按照平均每100克提供20克蛋白质计算即可。如果一天吃了30克左右,约获得5-6克蛋白质。 如果按上述食物量完成全天饮食,家里老人可获得约75克蛋白质,这对于体重60千克左右的老人,肯定达标了。而对于70千克体重的老人,如果按上诉各组食物量,额外再加50克生重粮食和150毫升奶制品,也能达标,否则就不够。 年岁较大或患有其他共病的老人吃不够蛋白质该怎么办? 以上是假设老人食欲佳、咀嚼吞咽能力正常、消化功能正常的量。但如果老年人岁数偏大,或患有其他共病,则很有可能通过食物吃不够这些量。在全天饮食能量充足的基础上,如果老人没有能力吃够肉蛋奶鱼豆这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借助蛋白质补充剂。 市面上的蛋白补充剂多以粉状为主,也有少量液态形式的。无论何种质地,建议首选乳清蛋白来源的产品,其次是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再然后是大豆分离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来源的产品。 相比而言,乳清蛋白补充剂吸收率及生物利用度更高,大豆及其他植物蛋白的价格更亲民。如果老人的消化道症状较严重、消化吸收困难,也可以选择水解蛋白或小分子肽配方的蛋白质补充剂。不过这类产品价格更高,因此不推荐没有消化问题的老人使用。 关键点1:如何正确选择蛋白质补充剂? 对于普通非水解配方的蛋白质补充剂,大家可以通过对比“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来选择。在配料表标注质地相同、蛋白质来源相同的前提下(比如都是来自乳清蛋白,且都是粉状),看营养成分表上每100克产品实际含蛋白质的克数,越高表示该产品实际可以提供的蛋白质的量越多。 例如,产品A中每100克产品含75克蛋白质,而产品B中每100克产品含85克蛋白质,那就选B。当然,也要对比价格,选择自己认为性价比更合理的。 以大豆、豌豆、粮食等为蛋白质来源的蛋白粉,总体上价格会更亲民,但蛋白质的含量和吸收率会比乳清蛋白来源的略低一些,大家可以量入为出选择。 还有个小知识点:没有蛋白质含量100%的蛋白粉,所以,在折合成实际吃进肚的蛋白质的量的时候,需要自己手动计算。 关键点2:如何正确使用蛋白质补充剂? 根据前面提供的天然食物所含蛋白质的量,可以大致计算出家中老人经由天然食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如果没有满足需要量,缺多少就额外服用多少蛋白质补充剂。 比如缺10克蛋白质,那就额外补充12-15克蛋白质粉。可以加入粥、谷物糊糊、牛奶、豆浆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里。 如果老人同时存在肌少症问题,需要额外服用更多的量,以实现通过全天饮食+蛋白质补充剂达到 1.5克/千克的蛋白质摄入目标。 如有条件,最好能求助医疗机构的营养师,在评估老人饮食及营养风险后,给出具体的饮食及营养补充剂使用方案,会更为稳妥。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遂谦 科普工作者、临床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