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31 冬病夏治靠三伏:9个食疗方“吃”走体内寒气
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理论的具体实践,强调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作的虚寒性疾病。三伏天作为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段,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除了广为人知的三伏贴,食疗也是简便易行的调理方式。以下9个食疗方,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实践,助您“吃”走体内寒气。
一、呼吸系统调理: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
白胡椒公鸡汤
取公鸡1只洗净切块,加入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葱姜炖煮至熟烂,空腹食用。此方温阳散寒,适用于畏寒怕冷、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及冬季哮喘加重者。公鸡性温,搭配白胡椒等辛温药材,可增强肺部阳气,抵御寒邪入侵。 -
梨子川贝汤
雪梨1只去皮切片,加入川贝母12克(打碎)、冰糖30克,炖汤服用。此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川贝母清热化痰,雪梨润肺生津,二者结合可缓解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 -
黄芪乌骨鸡汤
黄芪30克与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分3次食用,连服1月。此方益气养肺、固表防感冒,适合体质虚弱、易出汗、反复呼吸道感染者。黄芪补气升阳,乌骨鸡滋阴补血,二者协同增强免疫力。
二、消化系统调理:健脾暖胃,温中止泻
-
二姜猪肚汤
猪肚1副用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加入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加葱姜炖煮,空腹食用。此方治疗胃寒腹冷、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干姜温中散寒,猪肚健脾益胃,适合长期胃痛、腹泻者。 -
姜丝炒鸡蛋
花生油烧热后先加姜丝,再打入鸡蛋1~2个炒至鲜嫩,每日晨起食用。此方适用于慢性咳喘、慢性腹泻患者。姜丝辛温发散,鸡蛋补益气血,二者结合可温中止泻、缓解咳嗽。 -
黄豆花椒汤
黄豆30克、花椒5克加水500毫升,小火煮至豆熟烂,调味后连汤带豆食用。此方健脾宽中、和胃止呕、散寒止痛,适合胃寒腹痛、呕吐泄泻者。花椒温中止痛,黄豆健脾益气,二者协同调理脾胃功能。
三、骨关节调理:补肾壮骨,祛风散寒
-
板栗羊脊骨汤
板栗12枚、羊脊骨1根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炖煮2小时,空腹食用。此方治疗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羊脊骨补肾壮骨,肉苁蓉温阳益精,适合久治不愈的妇科问题或老年骨关节疾病。 -
鲜鲫鱼砂仁汤
鲜鲫鱼1尾去鳃鳞内脏,生姜20克切片,与砂仁、胡椒粉同纳鱼腹中,中火煨熟后调味食用。此方适用于脾虚型、胃寒型胃痛。鲫鱼健脾利湿,砂仁温中止呕,二者结合可缓解胃脘冷痛、恶心呕吐。
四、全身调理:温阳通络,增强体质
- 干姜红茶
取干姜煮水,用此水冲泡红茶饮用。此方为通用代茶饮,无需特定病症,每日饮用可通阳益气,帮助冬季少受风寒。干姜温中散寒,红茶暖胃生津,适合体质虚寒、易手脚冰凉者。
冬病夏治食疗注意事项
-
辨证施食:食疗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例如,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口干、咽痛、五心烦热)不宜食用过多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生姜;而阳虚体质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可适当增加温补食材。
-
忌食寒凉:三伏天虽炎热,但切忌贪凉饮冷。雪糕、冰水、冰西瓜等寒凉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治疗效果。体质虚寒者夏季可适量饮用羊肉汤,以汤水为主,避免烧烤等燥热吃法。
-
坚持调理:冬病夏治需长期坚持,食疗方建议连续食用1个月以上,并结合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2岁以下儿童及皮肤过敏者需谨慎选择食疗方,必要时咨询专业中医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