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肝脏 Tag

“脾气爆,肝火旺”“肝血足,人不老”,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道出了肝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将肝脏喻为 “将军之官”,认为它掌管全身气血调度,主疏泄、藏血,是维系生理机能的核心脏腑。一旦肝脏功能失调,不仅自身受损,更会影响全身气血运行,累及五脏六腑 —— 其中,肝脏与血压的关联最为紧密,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的诸多高危因素,都与肝脏功能异常直接相关。 一、高血压的 4 大高危因素,皆与肝脏息息相关 肝脏的生理功能(主疏泄、主情志、藏血)贯穿代谢、情绪、睡眠等多个维度,一旦这些功能失衡,便会成为高血压的 “助推器”。 1. 肥胖:肝气郁结生痰湿,脂肪堆积升血压 肝脏主司疏泄,能调节全身气机流转、推动新陈代谢正常运行。一旦肝气郁结不畅,气机阻滞便会累及脾胃功能,导致脾虚生湿、痰湿内积,久而久之形成肥胖 —— 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会进一步通过三种机制升高血压:一是脂肪细胞分泌异常激素,干扰血压调节;二是引发胰岛素抵抗,加剧代谢紊乱;三是激活慢性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最终导致血压攀升。 2. 焦虑抑郁:肝气不舒酿情志病,不良习惯雪上加霜 中医认为 “肝主情志,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顺畅则情绪平和,肝气郁结则易滋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志问题本身就会导致气血逆乱,直接诱发血压升高;更重要的是,情绪失衡往往会让人养成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而这些正是高血压的 “明确危险因素”,形成 “情绪差→伤肝→不良习惯→血压高” 的恶性循环。 3. 睡眠差:肝血不足失安寝,长期失眠致血压乱 “肝藏血,血舍魂”,肝血充足时,心神得养、睡眠安稳;若肝血亏虚,“魂无所归”,便会出现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白天精神不济等问题。而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打乱人体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进而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最终引发血压升高,形成 “肝血不足→失眠→血压高” 的闭环。 4. 更年期:肝肾阴虚失调节,情绪紊乱火上浇油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高血压发病率会显著上升,这与肝脏及相关脏腑功能变化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记载 “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绝”—— 此时女性肝肾阴虚,血压调节功能减弱;同时内分泌系统紊乱会加重肝气郁结,导致情绪抑郁、烦躁易怒,双重作用下,血压自然难以稳定。 二、传统医学视角:高血压的 4 类病机,均绕不开 “肝” 从中医理论来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虽复杂,但核心始终与 “肝” 相关,主要可分为以下 4 种类型,对应不同症状与调理方向: 1. 肝阳上亢型:肝郁化火,气血逆乱 长期情绪压抑、肝气不疏,郁结日久便会化火,导致肝阳上亢、气血向上逆乱,引发血压升高。典型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耳赤、脾气暴躁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调理核心为平肝潜阳、清肝泻热,需避免情绪激动,减少辛辣刺激饮食。 2. 痰湿壅盛型:肝犯脾胃,湿浊上扰 肝气郁结日久,会 “横犯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痰湿内生、壅滞体内;此时肝阳会裹挟痰湿向上侵扰头部清窍,引发血压升高。典型表现为:体型肥胖、头重如裹(像裹了湿布)、身体困重,舌淡暗、苔厚腻。调理核心为健脾化湿、平抑肝阳,需控制油腻饮食,加强脾胃运化。 3. 气滞血瘀型:肝郁阻络,血行不畅 肝气郁结会阻碍气血运行,长期下来形成 “瘀血”,瘀血阻滞血管脉络,便会导致血压升高。典型表现为:情绪低落、头痛如锥刺(固定部位疼痛)、舌色暗或紫暗,舌下络脉曲张,部分人还会伴随胸痛、月经有血块。调理核心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需注重情绪疏导,适当增加活动以促进气血运行。 4. 肝肾阴虚型:肝肾不足,阳失潜藏 若长期劳累、熬夜或年龄增长,会导致肝肾阴液亏虚;肝肾阴虚则无法 “潜藏” 肝阳,导致肝阳上亢,引发血压升高。典型表现为:耳鸣、腰膝酸软、体型偏瘦、夜间盗汗(睡时出汗、醒后汗止),舌淡暗。调理核心为滋补肝肾、平肝潜阳,需避免过度劳累,多吃滋养肝肾的食物。 三、养肝护肝防高血压:3 个维度,顺应肝的生理特性 养护肝脏、预防高血压的核心原则,是顺应肝脏 “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藏血” 的生理特性,从情绪、饮食、日常护理三方面入手: 1. 情绪舒畅:给肝脏 “松绑”,避免血压波动 情绪是影响肝气的关键 —— 长期负面情绪会 “捆住” 肝气,导致疏泄失常。建议:主动远离焦虑源,如减少过度关注负面新闻; 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如慢跑、听舒缓音乐、绘画、与朋友倾诉等,让肝气自然舒畅,从源头减少血压波动的诱因。 2....

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参与了蛋白合成、食物和药物代谢、胆汁分泌等众多生理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经意的一些习惯,正在悄悄损害着肝脏。比如,我们出于养生目的盲目服用保健品,大量饮酒、不健康饮食等等。今天,医生就为我们梳理一下那些伤肝的不良习惯。 这四个因素,让肝脏很受伤 功能良好的肝脏对于保证身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应尽量远离肝病的这四个致病因素。 酒精摄入 有个通俗的说法“大酒伤身,小酒怡情”,还有传言长期少量红酒能够软化血管,其实都是不科学的。已有研究证实,酒精及其代谢产物都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即使是偶尔少量饮酒对肝脏也是有伤害的,长期大量饮酒不可避免地造成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少饮酒,有嗜酒习惯的应尽量戒酒。 滥用药品和保健品 有句古话“是药三分毒”是非常有道理的。各种药物和保健品的代谢都需要经过肝脏,给肝脏的正常工作造成额外的负担,不少药物还存在或轻或重的肝毒性。 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必要,尽量不要乱用药物和保健品。确实需要用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不要认为有些药物或保健品没注明副作用就没有毒性,只是因为我们对这些药物的成分了解不多,很多副作用可能没有被发现。 食物中的毒素摄入 发霉变质的食物中可能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腌制的食物中含有亚硝胺等物质,也对肝脏等多种器官的健康不利;烧烤、油炸食品、方便食品等食物中同样含有多种对身体有毒害的物质。 因此,建议尽量选用新鲜的食材进行烹饪食用,从而有助于减少毒素的摄入。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是非常常见的肝脏疾病,防治的关键就是避免病毒感染。接受有创手术,应到卫生条件合格的医院;尽量避免在卫生条件不合格的场所进行纹身、洗牙等操作;避免接触毒品。 此外,在对乙型肝炎的预防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通过注射疫苗使身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在肝炎病毒进入体内后,抗体就像警察一样可以将病毒发现并清除,从而起到预防肝炎的作用。尤其近亲属或夫妻一方有乙型肝炎时,应注意接种疫苗后检查抗体产生情况,当抗体滴度不足时,需要加强接种疫苗。 当母亲为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时,孩子出生后除了尽快接种乙肝疫苗以外,还应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日常生活中尽量不去卫生条件不达标的餐厅就餐、少吃生的食物、饭前洗手等都有助于预防肝炎的发生。 少熬夜多运动,让肝脏休养生息 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肝脏好处多多。 规律作息,少熬夜 肝脏和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也需要适当休息。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 均衡膳食,适当运动 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的营养物质存在一定差别,长期肉类摄入过多或者长期素食都是不健康的,均衡膳食摄入有助于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适当地减少主食、含糖饮料以及油脂的饮食结构,有助于脂肪肝患者的肝脏恢复。 此外,适当的运动,能够调动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肝脏的功能健康。 送给肝的体检清单,这些项目都要有 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对于及时发现身体异常并积极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肝脏的体检项目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肝功能,应包含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等; 甲胎蛋白(AFP)、CA199、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记物; 肝胆超声; 乙肝五项,建议5-10年复查一次,重点关注表面抗体滴度,指导是否需要加强注射疫苗。 此外,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应半年进行一次复查,除了常规体检项目以外,还需检查乙肝五项和乙肝病毒DNA。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丙肝后肝硬化患者也是半年检查一次,除常规体检项目以外,还需检查丙型肝炎病毒RNA。 体检发现肝功能明显异常或者超声提示新发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 文/高鹏骥(北京积水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