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正在举行。北京时间11月14日早6点,备受关注的《2017AHA/ACC高血压指南》在AHA年会上正式发布。新版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mmHg,取代以前140/90mmHg的高血压标准。据悉,这是AHA/ACC 14年来首次重新定义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 mmHg,取代以前140/90mmHg的高血压标准。血压120-129/<80 mmHg为血压升高(Elevated blood pressure)。 130-139/80-89 mmHg为1级高血压。 ≥140/90 mmHg为2级高血压。 之前的高血压前期(120-139/80-89 mmHg)这一定义被删除了。 虽然这一新定义将增加约14%的高血压诊断人数,但这部分人群将被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因此,需要药物治疗的人数可能仅有小幅增加。 控制目标:确诊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和卒中)或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 无心血管疾病或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者,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是合理的。 治疗药物:高血压的初始治疗可选择噻嗪类利尿剂、ACEI、ARB或CCB。 2期高血压或血压超过目标值20/10 mmHg(即≥150/90 mmHg)者,初始治疗首选2种一线药物(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1期高血压可首选1种一线药物治疗并逐渐调整剂量。 测量方法:早上服药前和晚餐前应至少测量2次血压,间隔1分钟,然后取平均数。如果更换降压药物,应在药物变动2周后获取1周的血压值,并交给医生评判。 参考资料:①美国心脏协会《2017AHA/ACC高血压指南》...
吃什么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呢?在我们的餐桌上各种不同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常见的一些疾病。有哪些食物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呢?在这里,不如就来为大家总结一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物都有哪些吧。 预防心血管疾病吃什么 苹果。苹果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矿物、苹果酸等,还有一种宝贵的果胶成分。果胶是一种可溶性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调理肠胃,并和胆固醇结合,帮助人体排出体外,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其中果胶也会和胆囊中的胆固醇结合排出,可以稀释胆汁,有预防胆结石的效果。 海带。预防血管阻塞。海带属于水溶性纤维,可加速胆固醇排出体外,还能预防动脉硬化。吃法:海带本身含钠,吃时少加调味料。 鱼类。长期规律地吃鱼远比单吃心脏病药还要好,而且安全、无副作用。 猕猴桃。猕猴桃的果肉细嫩多汁,味道酸甜可口,很多人都很爱吃。食疗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窦国祥教授说,猕猴桃可以说是各种水果中营养最丰富、最全面的,常吃猕猴桃不仅能抑制诱发癌症基因的突变,而且可以降低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芹菜。降血压。芹菜所含的芹菜碱,有保护心血管的功能。而且叶子的维生素C比茎高。吃法:选择嫩叶,用热水烫一下,做凉拌菜或沙拉均可。 与此同时,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要多注意以下饮食误区。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饮食禁忌 忌高糖。食糖过多,不能完全被机体利用的部分便会转化为脂肪。这对心血管病患者非常不利,可以加重高脂血症、动脉硬化。 忌多荤少素。长期大量地摄入高脂饮食,特别是畜肉、蛋黄、奶油、动物内脏等,会升高体内胆固醇和甘油(油食品)三酯的水平,导致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许多人以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应把原先生活贫困的“口福”补回来,食必肥甘,吃必“尽兴”,因而对粗粮、蔬菜不悄一顾。殊不知,这正好给心血管病安营扎寨大开了方便之门!当然荤不可不吃,但必须控制摄入量,正确选择食品种类。一般人每天进食3份高蛋白食品足矣;每份指瘦肉50克,或大鸡蛋1个,或豆腐100克,或鱼虾鸡鸭100克,其中又以鱼类、去皮家禽及豆制品为佳。 忌高钾。心血管病患者若服用氨苯喋啶、安体舒通等保钾利尿剂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钾多的食物,如土豆、香菜、蘑菇、橘子等,以防引起高血钾症。若服用的是噻嗪类利尿剂,由于其有促进排钾的作用,则可多食用些这类食物。 忌多盐少水。食盐即氯化钠,钠摄入过量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每天超过8克者危险性更大。研究发现,在每日盐摄入量低于3克的人群中平均血压低,且随年龄的增长血压也无明显升高趋势。我国广东人膳食口味淡,其高血压发病率明显比北方高盐地区低。如已习惯于“咸”味,建议在妙菜起锅时再放盐。这样“咸味”足而实际放盐少,因为此时食盐未渗透于食物内。另外,应多饮白开水,以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和机体内毒素排泄,不爱喝水的人血粘稠度高,进入中年之后容易发生心脏病。 预防心血管疾病,饮食上要做到以上几点哦。...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发现,现代人血流动力越来越弱,导致人们出现头晕、哈欠连天等症状;长期血液动力不足,可能引起脑中风、冠心病等疾病。 几个症状可以辨别: 四肢无力,双脚浮肿 腿部血液动力不足,经常腿酸、腿胀或腿疼;如果是手部或胳膊,可能会手上没劲、甚至提东西都费劲。 此外,心源性水肿与血流动力不足密切相关,易产生足踝、小腿等下垂部位浮肿。 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 当血流动力不足时,脑组织供血不足,引发脑缺血缺氧。 出现头晕眼花、全身无力,走路不稳,记忆力明显减退,影响工作、学习效率,甚至昏倒、脑梗死等。 心血管疾病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如果心脏供血不足,易引发心衰等心血管疾病。 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血管病学分会合作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蓝皮书》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成为我国所有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首位。 肺部淤血 由于心排血量降低,静脉回流受阻,肺部也会形成淤血。 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的状况,会咳出粉红色泡沫痰,长期可使肺泡壁增厚和纤维化,质地变硬,肉眼成褐色,称为肺褐色病变。 三大指标衡量血流动力 当血流动力不足时,几大指标也会发生改变: 血压过低 血流动力不足的一大表现是血压过低,当血压降到90/60毫米汞柱以下时,就可称为低血压。 原因在于心脏收缩功能减弱,调节功能差,没有足够压力向全身送出足够的血液。 血压骤降 一些心脑血管患者擅自加大降压药的剂量和服药次数,或者是突发性事故的发生,都会导致血压急降锐减,血流缓慢,形成血流动力不足。 血流缓慢 六个细节打造健康血管 如果血液干净,也就不容易藏污纳垢,血液动力也会正常,保证了血管健康。反之,影响血液正常流动,加速血管老化。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减缓血管老化,生活中要注意: 1 饮食要讲究 杜绝高油、高盐、高糖等“重口味”饮食。 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少油腻。 多蒸煮,少油炸。 多吃一些堪称“血液清道夫”类的食物,如洋葱、红薯、燕麦、山楂。 2 戒烟限酒 吸烟酗酒,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 远离烟酒是保证血管健康的关键,还要注意远离二手烟。 3 不熬夜 熬夜容易打乱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 建议规律作息,每晚11点前睡觉。 4 坚持运动 运动能增强心功能,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还能把血液中的“坏”物质代谢掉。 健步走、慢跑、爬山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5 心情愉悦 笑可以释放压力,保护血管内皮,让血液循环更顺畅。同时,心情放松时人的血压也相对稳定。 尽可能保持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情。 6 定期体检 养成定期体检的健康观念,关注自身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旦数据有异常,须及时咨询医生,积极干预和治疗,将危险降到最低。...
人们一直认为高心脏病风险与生活在缺乏新鲜营养食品地区有关,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心脏病风险并非因为缺乏获得健康食品的途径,缺乏支付健康食物的经济基础才是心脏病风险高的罪魁祸首。据美国健康医疗指南(NewsMaxHealth)网9月25日报道,研究人员曾对亚特兰大的居民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发现:与那些有良好途径获得健康食物的人群相比,生活在“食物荒漠”,即难以以合适价格买到新鲜食物和其他健康食物地区的人们,因动脉硬化或炎症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 研究小组发表于《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的研究显示:在“食品荒漠”区域内,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要小,这表明一些人之所以无法通过健康饮食降低心脏病风险的原因不是缺乏获取途径,而是缺钱。 研究的主要作者Arshed Quyyumi博士在一封邮件中提到:“食物荒漠是指平均收入低、难以获得健康食物的地区,例如在城市1公里或农村10公里的范围内缺少杂货店的地区。” 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心脏病专家Quyyumi说:“我们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高低与平均收入,更确切的说是个人收入有关,是否具备获取健康食物途径并不是决定风险高低的主要因素。”他补充说,研究人员已经发现社区因素是引发疾病的主要社会因素。 Quyyumi及其同事收集了亚特兰大市区1400多名成参与者的数据,他们平均年龄在五十岁左右,其中男性占比接近40%,非洲裔美国人占37%。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个人和经济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并对他们的炎症、血糖升高、血压升高以及动脉硬化的迹象进行检测。 约13%的参与者来自所谓的食物沙漠地区,与非食物沙漠中的参与者相比,这些人的吸烟率更高,因此更有可能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超重或肥胖症等疾病。研究小组将社区平均收入和个人收入加入到考虑范围之后,他们发现生活在食物沙漠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患有心脏病的风险与生活在有良好食物获取途径的低收入群体患心脏病的风险一样。 但是,低收入社区里的高收入个体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低收入社区里的低收入个体低,即使使他们生活在食物沙漠社区,结果也是一样。“人们缺少获得健康食物的途径可能是导致健康状况不佳的因素之一,但我们的研究表明,较低的社会经济情况对健康的影响要比健康食物获取途径对健康的影响更大。” 当研究团队发现食物获取途径对健康的影响很小时,研究团队也有些许吃惊。但大家认为距离因素可能是影响农村地区心脏病风险的主要因素。此项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人群,所以收入水平成为了比较大的影响因素。新奥尔良杜兰大学医学院(Tulan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心脏病学家基思·费迪南(Keith Ferdinand)博士说,种族缺陷也可能是影响心脏病风险的重要因素,他还为此撰写了一篇社论。 费迪南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非裔美国人的高血压、中风、心脏病死亡和心力衰竭的风险高于美国其他群体,但这些种族差距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他说:“食物沙漠可能会加大患心脏病和中风风险。许多黑人社区的快餐店数量较多,但是有提供健康食物选择的超市数量较少,户外运动的安全场所也较少。” 费迪南表示,世上并不存在降低心脏病风险的最佳饮食方式。但他推荐了一种地中海式的饮食习惯,即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全谷物、脂肪鱼肉,少食用红肉、低脂或无脂乳制品。 他说:“在许多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这些食物十分缺乏、难以获取,而且价格极其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