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09 高温天易伤“心”!这份护心指南请收好
在炎炎夏日,高温不仅让人酷热难耐,更对心脏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就升高2.1%。高温环境下,人体为了散热,心跳和血液循环会加快,心脏负担显著增加,心血管问题风险也随之上升。因此,在高温天里,掌握科学的护心方法至关重要。
一、高温对心脏的多重影响
- 增加心脏负担:高温环境下,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会通过加快心跳和血液循环来散热。这一过程会显著增加心脏的负担,可能导致心脏疲劳和不适。
- 影响血液供应:高温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但心脏的血液供应可能相对减少。这会影响心肌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 引发心律失常:高温环境下,心脏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等。
- 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高温还可能使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二、高温天护心“五要”
-
科学补水,降低血液黏稠度
- 少量多次饮水:夏季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毫升,建议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清晨起床、睡前半小时、运动前后都是补水的黄金时段。
- 选择适宜饮品:除白开水外,淡盐水、绿茶、冬瓜汤等既能补充电解质,又有清热利尿的功效。但切忌口渴时大量饮用冰镇饮料,以免刺激血管收缩,引发心脏不适。
-
规律作息,给心脏“放个假”
- 保证充足睡眠:夏季昼长夜短,但仍需保证7-8小时睡眠。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中午可小憩20-30分钟,缓解心脏疲劳。
- 避免熬夜:熬夜追剧、打牌等不良习惯会使心脏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猝死风险。
-
清淡饮食,减轻心脏代谢压力
- 多摄入新鲜果蔬:新鲜果蔬中的钾、镁等矿物质可帮助调节血压,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 选择优质蛋白:适量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
-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少吃辛辣、油腻及高糖食物,减轻心脏代谢负担。
-
适度运动,增强心脏活力
- 选择适宜时段:夏季运动应选择清晨或傍晚,避免高温时段。推荐散步、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既能增强心肺功能,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
- 注意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感疲劳为宜。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放松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率过快、血压升高。
-
定期监测,防患于未然
- 定期检查心脏: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 借助科技手段:随身携带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支持六导联同步监测,能实时捕捉心电图变化,精准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信号。一旦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可立即使用设备记录心电数据,并同步上传至手机APP,方便医生远程诊断。
三、高温天护心“五不要”
-
不要运动后骤冷刺激
- 避免剧烈运动后喝冰水:剧烈运动后,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马上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或是即刻吹空调、洗冷水澡,可能导致全身血管立即收缩痉挛、血压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形成血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 出汗后先休息再降温:出汗后应先擦干汗水,静待10分钟后再吹空调或冲澡。空调温度宜设为26℃左右,将室内外温差控制在8℃内。
-
不要频繁进出冷热环境
- 避免血管反复收缩舒张:频繁进出冷热环境会使血管反复收缩和扩张,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从高温室外进入低温空调房时,应先敞开房门,在门口站一会,给身体一个缓冲的时间。
-
不要忽视情绪调节
- 保持情绪稳定:高温容易让人变得烦躁、焦虑,情绪波动大时体内会分泌大量激素,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可通过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
不要用糖饮料代替水
- 减少含糖饮料摄入: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超过2份含糖饮料,心血管疾病风险约增加21%。夏季应多喝水,避免用含糖饮料代替水。
-
不要忽视午休
- 适当午休缓解疲劳:夏季昼长夜短,加之受暑热影响,人们容易感到疲劳。中午适当小睡一会,大约20-30分钟就够,以缓解身心疲劳,养护心神。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