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高梅(MGM)官方网站-Macau Store /27718.html /27718.html#respond Thu, 18 Sep 2025 03:17:21 +0000 /?p=27718 “脾气爆,肝火旺”“肝血足,人不老”,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道出了肝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将肝脏喻为 “将军之官”,认为它掌管全身气血调度,主疏泄、藏血,是维系生理机能的核心脏腑。一旦肝脏功能失调,不仅自身受损,更会影响全身气血运行,累及五脏六腑 —— 其中,肝脏与血压的关联最为紧密,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的诸多高危因素,都与肝脏功能异常直接相关。

一、高血压的 4 大高危因素,皆与肝脏息息相关

肝脏的生理功能(主疏泄、主情志、藏血)贯穿代谢、情绪、睡眠等多个维度,一旦这些功能失衡,便会成为高血压的 “助推器”。

1. 肥胖:肝气郁结生痰湿,脂肪堆积升血压

肝脏主司疏泄,能调节全身气机流转、推动新陈代谢正常运行。一旦肝气郁结不畅,气机阻滞便会累及脾胃功能,导致脾虚生湿、痰湿内积,久而久之形成肥胖 —— 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会进一步通过三种机制升高血压:一是脂肪细胞分泌异常激素,干扰血压调节;二是引发胰岛素抵抗,加剧代谢紊乱;三是激活慢性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最终导致血压攀升。

2. 焦虑抑郁:肝气不舒酿情志病,不良习惯雪上加霜

中医认为 “肝主情志,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顺畅则情绪平和,肝气郁结则易滋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志问题本身就会导致气血逆乱,直接诱发血压升高;更重要的是,情绪失衡往往会让人养成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而这些正是高血压的 “明确危险因素”,形成 “情绪差→伤肝→不良习惯→血压高” 的恶性循环。

3. 睡眠差:肝血不足失安寝,长期失眠致血压乱

“肝藏血,血舍魂”,肝血充足时,心神得养、睡眠安稳;若肝血亏虚,“魂无所归”,便会出现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白天精神不济等问题。而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打乱人体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进而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最终引发血压升高,形成 “肝血不足→失眠→血压高” 的闭环。

4. 更年期:肝肾阴虚失调节,情绪紊乱火上浇油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高血压发病率会显著上升,这与肝脏及相关脏腑功能变化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记载 “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绝”—— 此时女性肝肾阴虚,血压调节功能减弱;同时内分泌系统紊乱会加重肝气郁结,导致情绪抑郁、烦躁易怒,双重作用下,血压自然难以稳定。

二、传统医学视角:高血压的 4 类病机,均绕不开 “肝”

从中医理论来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虽复杂,但核心始终与 “肝” 相关,主要可分为以下 4 种类型,对应不同症状与调理方向:

1. 肝阳上亢型:肝郁化火,气血逆乱

长期情绪压抑、肝气不疏,郁结日久便会化火,导致肝阳上亢、气血向上逆乱,引发血压升高。典型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耳赤、脾气暴躁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调理核心为平肝潜阳、清肝泻热,需避免情绪激动,减少辛辣刺激饮食。

2. 痰湿壅盛型:肝犯脾胃,湿浊上扰

肝气郁结日久,会 “横犯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痰湿内生、壅滞体内;此时肝阳会裹挟痰湿向上侵扰头部清窍,引发血压升高。典型表现为:体型肥胖、头重如裹(像裹了湿布)、身体困重,舌淡暗、苔厚腻。调理核心为健脾化湿、平抑肝阳,需控制油腻饮食,加强脾胃运化。

3. 气滞血瘀型:肝郁阻络,血行不畅

肝气郁结会阻碍气血运行,长期下来形成 “瘀血”,瘀血阻滞血管脉络,便会导致血压升高。典型表现为:情绪低落、头痛如锥刺(固定部位疼痛)、舌色暗或紫暗,舌下络脉曲张,部分人还会伴随胸痛、月经有血块。调理核心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需注重情绪疏导,适当增加活动以促进气血运行。

4. 肝肾阴虚型:肝肾不足,阳失潜藏

若长期劳累、熬夜或年龄增长,会导致肝肾阴液亏虚;肝肾阴虚则无法 “潜藏” 肝阳,导致肝阳上亢,引发血压升高。典型表现为:耳鸣、腰膝酸软、体型偏瘦、夜间盗汗(睡时出汗、醒后汗止),舌淡暗。调理核心为滋补肝肾、平肝潜阳,需避免过度劳累,多吃滋养肝肾的食物。

三、养肝护肝防高血压:3 个维度,顺应肝的生理特性

养护肝脏、预防高血压的核心原则,是顺应肝脏 “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藏血” 的生理特性,从情绪、饮食、日常护理三方面入手:

1. 情绪舒畅:给肝脏 “松绑”,避免血压波动

情绪是影响肝气的关键 —— 长期负面情绪会 “捆住” 肝气,导致疏泄失常。建议:主动远离焦虑源,如减少过度关注负面新闻;

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如慢跑、听舒缓音乐、绘画、与朋友倾诉等,让肝气自然舒畅,从源头减少血压波动的诱因。

2. 饮食调摄:用 “药食同源” 食材,帮肝脏 “减负”

可将具有养肝、疏肝、清肝功效的药食同源食材,制成代茶饮或药膳,按需调理(可根据自身症状对应选择):

清肝茶:菊花、桑叶、决明子、山楂、夏枯草各适量,适合肝阳上亢型(头晕、脾气爆)人群,有助清热平肝;

理中茶:陈皮、玫瑰花、佛手、薄荷各适量,适合气滞型(情绪差、胸胁胀)人群,有助疏肝理气;

养肝茶:桑葚、葛根、枸杞、红枣各适量,适合肝肾阴虚型(耳鸣、腰酸)人群,有助滋补肝肾;
养血活血茶:山楂、红花、玫瑰花、红枣各适量,适合气滞血瘀型(头痛如刺、舌暗)人群,有助活血通络;

健脾化湿粥:炒薏仁、炒山药、茯苓、赤小豆、冬瓜各适量,煮成粥品,适合痰湿壅盛型(肥胖、头重)人群,有助健脾祛湿。

3. 按揉降压沟:刺激耳穴,辅助稳血压

耳廓背面有一道 “Y” 形凹沟,中医称之为 “降压沟”,刺激这一区域能通过经络传导,辅助调节血压,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操作方法简单:

用食指和拇指指腹,沿着降压沟自上而下轻轻按揉;

力度以耳朵轻微发红、发热为宜,每天早晚各 1 次,每次 3~5 分钟,长期坚持有助辅助稳定血压。
总之,肝脏与血压的关联贯穿生理、病理的多个层面。养护肝脏不是单一行为,而是顺应其特性的生活方式调整 —— 情绪少郁结、饮食少负担、起居有规律,才能让肝脏功能正常运转,为血压稳定筑牢 “防护墙”。

]]>
/27718.html/feed 0